對稱美學指圖形或物對某個點、直線或平面而言,在大小,形狀和排列上具體有一一對應關系,如人體。
它存在于人所能接觸到的和不能接觸到的方方面面,小到組成物質的原子結構,大到完美的環狀星系結構。造物主似乎在以一種神秘力量向我們傳遞對稱美學的魅力。


而對于建筑和空間設計來說,對稱美學從一開始就是支撐其發展最重要的形態之一。
從埃及金字塔,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各類大教堂,再到中國的紫禁城、亭臺樓閣,人類先祖們似乎突破了歷史與地域的間隔,在審美原則上奇跡般地達成了一致。



當空間設計美學發展到今天,對稱美學也不再僅限于“嚴格遵循軸對稱原則”,而在一開始的原則之上衍生出許多新的表現形式。


直線與斜線對稱交錯,形成規整的三角型,在提升空間視覺穩固性的同時為其注入安全感、秩序感等情緒價值。


將對稱美學引入結構,圍繞縱向或橫向的中軸線,自然地融合在空間設計中。即便兩邊并非完全一致,也以巧思賦予空間對稱美的靈韻。


從空間規劃、色彩、影調與結構上完全遵循嚴格的對稱原則,并通過家具燈飾等物件擺設,實現整個空間設計的和諧統一,成就美學上的極致視覺體驗。
對于西方國家來說,對稱美學是他們開啟人體探索的一把鑰匙,也是整個西方科學文明發展中的一座豐碑;對于中國人來說,對稱美學蘊含了“和而歸一”、“陰陽協調”的東方哲思。
以對稱美學為根基,解構主義、極簡主義等設計學說歸根溯源實質上都由其發展而來。對于空間設計師來說,對稱美學毫無疑問是空間設計美學中的第一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