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店公區的使用,一直都是壓在所有酒店人和設計師胸口上的一個大石頭,傳統酒店公區一般包括宴會廳、SPA館、健身房等多種功能分區組成。然而,據酒店業內人士透露,即便是在客流量極大的上海,在酒店經營最旺盛的年代,宴會廳的真實使用率也不到20%,SPA在很多酒店收入里占比不到1%,如何將這些傳統精品酒店的“標配”轉變為擁有更多使用途徑的空間,成為每一個酒店行業的人都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。
二、新零售+新中產=新酒店?
近幾年,隨著互聯網的發展,基于互聯網和電商平臺業務拓展的酒店“新零售”概念被熱炒,新零售似乎為實體經濟的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希望的星星之火。相對于傳統的酒店而言,新零售帶給酒店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了場景革命和體驗深化兩個方面——新零售作用下的酒店經濟必然是線上和線下互相配合,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跨界經營購買的新模式。
另一方面,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影響下,人們的行為習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。較之以往的鄰里話家常,現在的年輕人,尤其是95后、00后更喜歡通過社交媒體找到與自己文化和興趣相同的人,并逐步形成文化群、文化圈,甚至于文化群落,形成聚集效應。由此,售賣一種可定制化的社交空間,似乎成為了酒店行業一門欣欣向榮的好生意,酒店成為了新零售的最佳體驗場。
三、酒店如何做好“新零售”這門生意?
1、變革舊思維
有人、有時間、有空間的地方就有流量。無印良品、網易嚴選等零售企業已經把酒店當做了新零售最佳的賣場和秀場,當作了目標人群精準的體驗和銷售空間,然而傳統的酒店人卻仍沉浸在固有觀念中,無視和浪費了那么多有利用價值的空間。抱著舊思維做新零售不可能做得好。當前,酒店應革新思維模式,重新定義和整合酒店空間,把空間重新定義為營銷場景和產品體驗中心,要學會通過空間來鏈接第三方企業和客人,打通人、物、場三要素。
2、借力高科技
學會借力高科技也是酒店玩轉新零售的必備技能。一方面,酒店可以借助科技手段獲得消費數據,把控經營方向,了解消費需求和習慣,達到服務體驗超前、酒店收益倍增的效果;另一方面,科學利用電商,在有限的空間內抓住酒店與客人的連接點,將酒店轉型為一站式購物的線上商城,從而為酒店帶來更多的收益。
注:部分素材來源于網絡?